世界非遗科普解说素材《印度传统泥地摔跤》本片讲述印度传统泥地摔跤"古什蒂"是起源于莫卧儿王朝时期的传统摔跤形式。这项运动通过与本土摔跤技艺融合,形成了以泥土场地训练、徒手攀绳力量训练为特色的技术体系。
古什蒂的历史可追溯至16世纪莫卧儿王朝统治时期,波斯摔跤技艺传入印度后,与本土摔跤传统结合形成独特体系。该运动在印度延续超过400年,成为印度北部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。英国殖民统治时期仍保持独立发展,未受现代体育形式冲击。
泥地摔跤以泥地作为赛场。泥土被细细筛过,剔掉所有石块;在土中掺入牛奶和酥油,使之形成具备一定黏性又不会阻碍步伐的状态;每隔数日浇水,以维持土壤湿度。正式赛事来临前,人们会在泥土中加入赭石粉,使之呈现独有的砖红色。如今在印度民间,泥地摔跤仍然十分流行。特别是在哈里亚纳邦、旁遮普邦和北方邦等地区,众多社区“阿卡拉”(意为体育馆,一般特指泥地摔跤场)构成了民间摔跤的基本架构。阿卡拉的土地和经费一般由社区自行筹措。
从印度传统来看,古什蒂是神的运动,是勇敢者的运动。古时候,各个土邦国之间会经常组织古什蒂赛事,优秀的摔跤手们代表各自的国王出战,为了国王和自己的荣誉、当然也为了丰厚的奖金而战。有时候,王国之间、村子之间或家族之间有了难以解决的争端,也会以古什蒂赌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。
摔跤手有着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。因为首先从精神上,他们过着接近神灵的苦修式的生活,依照印度人越受苦越受崇敬的特点,人们会非常尊重他们;其次在体质上,他们的力量和勇气超乎常人,这在农耕社会尤其受人崇拜;再次在经济上,古什蒂比赛的奖金一般从几百卢比到上万卢比不等,赢得一场比赛的奖金可能就超过一个农民一年的收入。
本文资源来源:135纪录片官网
发布于:上海市可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